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来校调研时指出:坚持共创共建共享 推动校地共赢发展

发布时间: 2021-11-12  浏览次数: 37

1111日,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带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晓娟,市委常委、秘书长张延廷,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穆杰等一行来校调研办学情况。我校党委书记刘春华,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长海,党委副书记宋淑平,党委委员、副校长胡波、李伟年、杨玉森、郭新伟、孙银河,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李继峰陪同相关活动。

佘春明一行实地查看了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化工与安全实验实训中心、乘务实训中心、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及机场运行实验实训中心、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等地,并听取了学校办学情况汇报。

佘春明指出,近年来,滨州学院围绕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持“顶天立地”的指导思想,积极融入滨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由师范类专科院校向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断迈进。学校坚持改革当先、转型发展,为推进滨州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创新为要、内涵发展,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注重产学研结合,推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了一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坚持强市为责、一体发展,以推进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为己任,推动学校与产业、地方共同发展,为“双型”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坚持以树人为本、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赢得了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他强调,滨州市要与滨州学院坚持“共创、共建、共享”理念,协同发力、携手发展,细化领域、注重实效,进一步推进科研成果培育、创新人才培养。要强化省市共建,把滨州比较优势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依托学校资源优势,以141航校为平台,在人才培养、飞行器制造和维修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要强化平台共建,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养、新材料使用、基层创新创造、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桥梁纽带,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人才培养,强化校企互融、精准对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为地方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撑。要强化政策支持,为学校招引人才提供政策扶持,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刘春华对佘春明一行在百忙之中莅临学校调研指导工作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从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她指出,“十三五”以来,学校坚持差异化发展,航空特色办学更加鲜明;坚持需求导向,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坚持创新驱动,科研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坚持引育并举,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攻坚突破,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将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这一主题,聚焦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两个任务”,以“三项改革”,实施“十大工程”,力争实现“七大突破”。

她表示,学校将坚持立足滨州、扎根滨州、服务滨州,制定实施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在服务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学校将深化产教融合,更好服务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更好服务“双型”城市建设;推动航空产业发展,为我市航空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做强生态环境研究品牌,助力我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高地,努力办好让滨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贡献滨院力量。

李长海对滨州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当前,学校事业发展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力争实现新的跨越:到2025年,综合实力进入国内航空类院校上游,跻身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前列。“十四五”目标远大,任务繁重,学校目前还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希望滨州市委市政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省级科研平台作用发挥、硕士点培育、航空内涵建设等方面给予学校更多支持,助推学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他表示,学校将深入对接滨州市“5+5”十强产业,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在关键技术研发、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等方面充分发挥服务地方职能,助力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

各相关单位就校地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滨州市政协、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财政局、科技局负责人,以及我校办公室、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科研处、研究生处、教务处、合作发展处、飞行学院、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参加了相关活动。







版权所有:校友会工作办公室 鲁ICP备07012503号-3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五路391号 邮编:256600
电话:0543-3191316 邮箱:bzuxyh@sina.com